DB5116∕T 23-2024 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规程(广安市)
ID: |
CA2F7903A9DE4BDB942FE722588B043C |
文件大小(MB): |
0.52 |
页数: |
20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93.010,CCS P 40,DB5116,四川省(广安市)地方标准,DB 5116/T 2024—23,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ponge city desig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2024 - 07 - 18发布,2024 - 07 - 30实施,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116/T 2024—23,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2,5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 ..3,6 市政 道路与广场 道路与广场 道路与广场 ..7,7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 .. 11,8 建筑小区 建筑小区 建筑小区 .. 13,附录 A (规范性) (规范性) (规范性) 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广安市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15,附录 B (规范性) (规范性) (规范性) 径流系数与污染物控制率 径流系数与污染物控制率 径流系数与污染物控制率 径流系数与污染物控制率 径流系数与污染物控制率 径流系数与污染物控制率 径流系数与污染物控制率 .16,附录 C (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广安市常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各类地中选一览表 17,DB5116/T 2024—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安市园林局、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翔、刘霖淋、侯爱月、栗玉鸿、张春洋、王家卓、吕红亮、周霞、胡连登、彭树全、孙欣、李山泉、雷雪飞、赵晔、孔烨、赵智、张宁、吴志强、刘冠琦、郭紫波、范丹、姚永连,DB5116/T 2024—23,1,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项目专项设计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项目专项设计的基本规定、总体设计、不同种类项目的设计目标与设计流程等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安市城镇新建和改扩建的市政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建筑小区等项目中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本文件参照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选择了部分项目类型进行规定,其他类似项目也可参照本文件,其中:市政道路与广场包括城市道路、社会停车场以及广场等;,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建筑小区包括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设施等。工业、物流仓储和公用设施如有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可参照本文件实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1222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8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193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海绵设施 sponge city facilities,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源头设施、市政排水设施、河湖水体设施等的统称,包括绿色屋顶、透水路面、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滞留塘、雨水湿地、排水管渠、行泄通道和生态护岸等,3.2,源头减排 source control,利用现有自然条件或模拟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通过渗透、调蓄和净化等措施,在排入排水管渠之前,控制径流产生量、减少径流污染、削减峰值流量和收集利用雨水,3.3,DB5116/T 2024—23,2,产流阶段 runoff generation,降雨量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损失形成净雨的过程,3.4,导流阶段 diversion stage,雨水有序、稳定的流向海绵设施的过程,3.5,聚集阶段 accumulation stage,雨水进入滞蓄型海绵设施并积存的过程,3.6,溢流阶段 overflow stage,海绵设施内水位超过设计蓄水深度后,雨水外溢排放的过程,3.7,项目管网排水分区 drainage catchment,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雨水径流的集水范围,3.8,设施汇水分区 drainage watershed,以海绵设施汇流服务范围界定的雨水径流的集水范围,4 基本规定,4.1 设计目标,海绵城市设计应满足上位规划要求,……
……